栏目导航

2019-5-7

2019年(上)梁溪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推进情况

幼儿园

仁和幼儿园

项目园

(省、市、区)

市项目园

非项目园

(√)


1、学习与践行“幼儿园课程改革第二步支架”情况:(思路与做法)

为了深入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在第一步支架的实践过程中对六个支架已有初步的成效,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第一步支架目标虽然撬动了幼儿园课程实施面貌的重大变化,但如何在新的观念下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正真做到“儿童在前”,教师们需要改造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及能力结构,首先我们自查了在第一步支架实施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教师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不足,如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游戏行为来进行分析,并深入到对环境、材料的调整。所以,针对第二步支架中的支架2,本学期将结合跟踪观察,透析幼儿游戏行为,从而获得新经验而反复调整环境与材料,并学习和尝试“聚焦性观察”中的方法,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正确解读。其次,针对支架3,学习华爱华教授《游戏与教学的关系》,通过“周三分享日”活动,从组织形式、活动准备等方面出发寻找在集体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或是最后,根据我园的课题研究,结合支架5,积极开展家园共育,引导家长和掌握科学育儿的观念,整合幼儿园家长资源,丰富和完善家长志愿团队的建设,鼓励家长参与户外活动、混龄区域游戏体验等,支持幼儿的游戏化学习过程,了解幼儿学习的过程、特点和成效。并且合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各种材料,鼓励有时间、有能力的家长协助老师一起策划和开展游戏。

2、教研工作集体审议与持续性沉浸式教研制度的优化、“聚焦问题式”教研的定位和开展。拟申报各类“有效教研”研讨活动(时间、内容、方式):

根据《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我园将教研工作制度进行了优化。首先建立教研组,将园内教师进行系统的有机组合而建立的融集体与个别、实践与探究于一体的保教团队组织,从而保持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科研质量。构建教师所在年级组为单位的教研组,更好地帮助教师在面对同一年龄段幼儿实施教学的背景下,进行课程实施的实施研究。其次是优化教研模式,一改以往的“我说你听”的教研方式,更多的提供教师参与、互动研讨的平台和机会。以骨干教师为教研组的负责人,承领学期教研工作任务,严格执行骨干“3+1”制度,承担各自的教研任务,即对本年龄段幼儿的活动与发展进行保教工作的实践研讨,以确保研究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是聚焦日常教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跟进式的教研。1、收集梳理问题,形成教研重点。如本学期我园结合“基于儿童行为对区域环境的创设与调整”,在上学期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的预设较多”“幼儿的参与度”等方面本学期进行重点的研讨,学期初确立了骨干教师环境“先行班”,根据班级区域的设置以及重点区域的推进,从材料和幼儿游戏出发,创设利于幼儿发展和互动的游戏环境。2、聚焦共性问题,生发研讨内容。在“先行班”的基础上其他班级的老师对班级进行环境审议,寻找共性问题。在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与学习的同时教师追随过多,对资源的深入判断、筛选缺乏思考;教师主动激发、拓展丰富的策略不够,而忽视幼儿的真正参与、有效经验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为此,关注、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在兴趣与需求,推进有效师幼互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结合幼儿游戏行为跟踪观察,根据阶段观察了解幼儿现阶段游戏的情况,从观察中调整游戏环境、材料提供、幼儿表征、活动呈现、支持性策略等,从而提高幼儿区域游戏的自主性,真正让教研活动落地生根,接地气。3、细化研究点,明确教研主线。为了保证问题的深入性和有效性,聚焦的点就需要小而精。围绕环境创设与调整,从以下两条主线进持续性研究。一条主线是“班级区域环境创设图调整”,针对现阶段出现的班级环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观察、持续推进、重点区域的研讨。第二条主线是根据我园混龄游戏特色,开展区域混龄游戏环境和户外混龄游戏环境的创设与研讨,把更多的问题抛给项目负责组进行带着问题与实践和思考,通过游戏场地的开发与设计、游戏材料的提供以及幼儿游戏行为观察等方面进行持续性的研讨,只有注重游戏行为的跟进和改进,教师才能在实践尝试中不断建构新经验、内化新理念。

5月下旬拟申报片级

3、体现儿童意识、课程意识的环境创设:

围绕“基于儿童行为对区域环境的创设与调整”开展园所环境文化建设,把班级区域游戏、户外混龄游戏以及风雨操场混龄区域游戏有机组合,立足儿童的视角创设具有园本特色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经验为目的反复尝试与调整,慢慢积累幼儿经验进阶、深化、拓展的过程,不断深化环境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意义。

班级环境创设:班级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给予幼儿大胆尝试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精神。通过幼儿的探索、交流,师幼协商所成就的作品,更有效地反应了课程实施的轨迹。同时,观察和收集幼儿活动中带来的启示和反思,可以更好地明确主题,帮助幼儿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锻炼,并提供给有展示和操作的平台,例如大班幼儿参与班级区域的规划和设计,把原先老师预设的区域自己来进行摆放和调整,在区域中幼儿的游戏记录、作品展示等成为环境创设的重要内容。其次,深化班级环境的内涵,挖掘其隐藏的教育价值,发现问题、捕捉信息,不断丰富和完善内容,并呈现动态发展的形式。如随着课程的实施,当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时,就要根据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已经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及时更换或补充。例如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把原先材料架上的材料放入墙上的各种收纳袋中,并在收纳袋上贴上标记,满足小班幼儿喜欢“塞”和“抠”的行为特点,让班级环境真正的为幼儿服务。

混龄区域游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突破原有的固化区域创设模式,通过提供线索,鼓励幼儿主动去探索,引发新的游戏主题。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从而发现有价值的游戏瞬间,从材料、环境、游戏方式等出发,不断加强混龄区域的指导策略。另外,将原有的运动功能与游戏功能结合起来,打造“户外运动游戏场”,一方面根据场地特点,联合户外大型器械以及草地,增设“野战部落”运动挑战区、“绿野仙踪”趣味游戏区,优化和深度挖掘户外运动场地利用价值,为幼儿提供更大、更充分的运动空间。让幼儿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创设户外游戏环境。

4、周、日计划的制订与一日活动质量的情况:

周、日计划的制定情况:我园根据课程游戏化的项目实施要求,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从幼儿生活、学习、运动、游戏四大块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划分,立足幼儿的需求,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游戏和有效活动的时间。在周计划的制定前,年级组先进行主题课程审议,依据课程审议中的主题阶段目标、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环境与资源、家园共育等方面合理预设。在日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反思和调整,在实施过后,教师根据实施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思和调整,在逐日计划中要具体的体现出调整的措施。

一日活动的质量:首先注重生活环节的弹性化,在一日生活活动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去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教师不指定或强加给幼儿,而是做出正确、合理的引导,把自主权还给孩子。其次是凸出集体活动的游戏化,课程内容主要贴近幼儿生活,贴近幼儿已有经验,从周围的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出发,关心、了解幼儿需要学习的一系列的活动内容,并将园所自然环境和礼仪文化融入教学中。利用游戏化的组织形式、趣味性的教学材料,以及相关的游戏情境与环境,引导和鼓励幼儿与同伴、成人以及周围的事物之间积极互动,从而更好的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再次是注重区域活动的多样化,让幼儿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周围事物发生互动,思维相互碰撞,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是打造户外活动的混龄化,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一起户外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由搭配,选择同一区域的哥哥、姐姐可以带领弟弟、妹妹玩游戏,满足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形式可以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使得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5、幼儿园课题、教师课题的实施情况:

我园承担省市级课题《主题背景下的幼儿礼仪教育实践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已有的评价指标对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礼仪发展情况进行观察、测试、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礼仪表现,并从幼儿的生活需要、兴趣点出发,寻找礼仪活动与幼儿的生活以及其他教育领域的联结点,并将礼仪融入家园共育活动中,多元互动,带动幼儿礼仪情感的加深和礼仪技巧的提高,并结合幼儿来园、离园、一日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和户外活动的时间,有意识地观察幼儿的文明礼貌及行为习惯,及时记录,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策略,从而促进幼儿礼仪行为有效养成。我们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在每一个节假日,引导家长带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收集家长们对活动的建议,根据活动特点给家长一些指导性的信息及对家长的建议,尽可能写清家长可利用随机引导、教育的环节、方法,并建议家长多发现、多鼓励、多参与,让家长真正转变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和教师的良师益友。如:关怀祖辈——曲线传爱渗透策略,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祖辈是父母的责任,但年轻的父母因为年轻或者忙碌,还是疏于表达情感。我们还运用了小手拉大手延伸策略,有目的地组织班内父亲积极行动,有计划地指导父亲参与教育,从而激发父亲育儿意识,也开展了一些礼仪特色活动,丰富礼仪教育内容,如“我的爸爸是神话——亲子体育活动”让幼儿与父亲亲密接触,积极互动,父亲所固有的男性特征也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让幼儿的个性品质从勇敢走向独立再走向自信。

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能注意过程资料的积累和收集,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完成了课题研究礼仪物化资料,如结合自己的课题撰写观察记录,并运用《指南》精神来分析幼儿显示出的学习与发展,思考下一步的措施;每个主题结束后,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在礼仪认知、礼仪情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并请家长也作为评价者,公正地评价孩子的发展,家园同步,促进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礼仪习惯;把幼儿的典型行为用礼仪教育案例的形式阐述,直白地描述事件的过程,记录自己采取的措施,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总结有效的经验方法,进一步充实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为下阶段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依据。结合课题研究,开展富有仁和特色的礼仪家园活动。例如“BOBO乐园”、“小鬼当家演播室”、“第七届仁和礼仪节”、“大小牵手日”、“一小时奶奶”、“爸爸运动社”等,不断丰厚课题研究成果。

存在问题与改进设想:

1、在课程建设中要进一步开发、积累课程资源,并结合课题研究内容,融合家园共育理念,在环境和资源中彰显家园共育的方式、途径和支持性策略。

2、

                             填写人:  钱烨      时间: 2019.3.25         


来源:无锡市仁和幼儿园
创建时间: 2020-07-03
首页      2019年(上)梁溪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推进情况

2019年(上)梁溪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推进情况